個浸味

大年初一,跟阿姨及兩位舅父一家到旺角飲茶團拜。原定目標是稻香,但需要輪候50張檯,最後一行九人在彌敦道的另一岸,倫敦大酒樓著陸。

出踏入酒樓,大家不謙棄舊裝修,反而在懷念那個七、八十年代的風情,特別是久遺的點心車。小時候,除了扮老師,我也曾模仿點心大嬸,在家中叫著“蝦蛟、燒賣”,不亦樂乎。點心是酒樓自家出品,而不是集團式酒樓般在內地大量生產然後送到香港來。這等自家出品,令我們“食到個浸味”,“個浸味”不能以語言和文字表達。先送上 “叉燒餐包”,這是中式酒樓的西餐,小朋友最愛!再送上芋頭糕,在點心車上煎煎煎的那種,上檯時還有一陣鑊氣。芋頭糕是外婆最愛,亦連帶我亦同樣大愛芋頭糕。小時候常常被“老點”到點心車等候芋頭糕,被滾油“彈到”是常事。這個年初一的鑊氣芋頭糕,想起那點滾油,更想念外婆!再來一“宗”咸魚肉片飯,老爸急不及徒自家幹掉一大碗!舅母說老爸臉上一念陶醉,對,“個浸宗頭飯”的味道是老爸至愛。最後是紅豆沙,在糖水車上“畢”出來的紅豆沙,獨特在那“浸”陳皮味。

“個浸味”經年月洗禮,再在腦裡翻騰n年。叫人懷念是、聲音及晝面可以錄音、及錄影,但味道卻未有技術可以保留。嗅覺和味嗅,都是從每個人腦內的記憶、人生的經歷和心路的歷程提煉出來。

“個浸味”越難留住,越想追求!

Feb 12, 2013 3:07 am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