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回說到"老人政冶"下令品牌老化,同樣問題也發生在以 “高端消費者"為目標的的品牌上。
70後,指1970-79年出生,現今已是37-46歲,不少已有一定的消費能力,理應是品牌眼中的"高端消費者"。可是環顧一個個高端品牌,沒有多少個能跟70後好好溝通。因為很多品牌主腦人,也把高端停留在上世紀的思維,奢華、金壁輝煌、優越,對,或者對年過50歲的消費者很管用,卻不是70後的追求。
70後出生於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候,成長於80、90黃金年代,卻於97後的經濟下滑年代踏出社會工作。很多70後童年不太富裕,但家境都隨香港經濟起飛得以改善,貧富懸殊較少。受惠於九年免費教育,90年代中大學改育改革,又或是因為移民潮出國留學,平均學歷比上一代大大提高,精英制逐漸淡化,各方面都是最平均的一代。所以,70後對優越感的追求相對較少。
70後喜歡簡約,講求獨特喜好。我甚少看到70後的朋友在Facebook上分享在5星級酒店或高級食肆的相片,我自己而言,會光顧高檔地方,但不會在Facebook分享,因為感到庸俗,欠缺個人品味!我最多like的相片必定來自"穩世小店"和"穩世美食",不用高貴,最緊要特別,能勾起童年回憶更好。我的同代人朋友常常上載各小店相片,很多其實只是三數十元貨色。 70後成長於香港娛樂圈的黃金年代,也是最喜歡聽歌和看電影的一代,所以集體回憶特別多。由童年的日本卡通片,青年時代的廣東歌和港產片,到玩具、零食、服飾都有集體回憶。也甚捨得花錢和氣力去找童年回憶。 70後未必精通各科技,卻是第一代在學生時代接觸電腦的一代,也是社交媒體活躍的一群,頻密閱讀,會post、會回應。因為70後公私兩忙,一個Facebook能知天下事,同時間又能跟朋友保持聯繫。舊朋友沒有時間相約見面,在Facebook各自update一下近況,天下若比鄰。70後代表,鄭秀文、葉蘊儀都是Facebook常客。
長輩們總說70後"非常有自己一套",某程度"是"!70後著重個人體驗,愛個人風格,某程度上甚抗拒金壁輝煌,著重個人喜好多於社會地位。各品牌達人不要再把從前一套放在70後上,事事金光燦爛其實頗為趕客,有意思比奢華更有效。
請即like"在途上"的Facebook及Instagam
Facebook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aulayangpage
Instagram ID: paulay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