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是搬屋後才拜讀完山下英子的”斷、捨、離”後,真正體會到它的威力。而這本” 丟吧!成為更好的自己”,是把”斷、捨、離”應用到人生上,可以說是Advanced版本。
對書中不少斷、捨、離後的經歷極有共鳴
“沒想到家裡空間變大、竟然是這麼舒適的一件事”,
雖說現居比舊居大17尺,但舊居是老牌屋苑,實用程度遠勝現居,所以現居感覺小一點。這也是丟東西的原動力,想不到空間變大,三個窗台沒有擺放東西,空間感很好,連空氣也流通。我們習慣擁有物品,卻遺忘了,空間也是物品。現在的睡房沒有雜物,擺放整齊,從前放香薰,因為物品太多,阻隔了香氣,現左空間流通,香氣四溢,看到這個舒適空間,心情大好。
“實踐斷捨離後,發現自己不再亂買東西,生活也變得簡單起來,更不可思議是花費變少了。” “知道什麼是必要東西,不再衝動購物”
為為保留這個舒適環境,我為自己訂下了三個原則: 1). 要把現有的東西用完才能買,2.) 把合乎分量的拿出來,餘下的留起,把拿出來的東西物盡其用,目的都是盡快把物品用完, 3). 買一件東西入屋,要丟一件。第一和二原則成功辦到,第三個尚待努力。
“找東西時間變短、而且不會再重覆購買相同的東西”
舊居物件多,東西只能橫層的擺放,東西太多,櫃門要花氣力才能關上。有搬家收拾時,發現大量重覆東西。放得不好,看不見東西,忘記了它們存在,導致重覆購買;甚至因為不想搬門東西找,索性買一件新東西回來。現在東西數量變少,好好規劃存放的地方,把相同或相類似的東西放在一起,讓自己能物盡其用,不會再花錢買重覆的東西
斷、捨、離後,因為空間變大、舒適了,頭腦也清晰了。這兩個多月閱讀數量大增,連文章也多寫了。然而,沒有了那已丟掉的東西,絲毫沒有影響我的生活。反而因為頭腦晰了,智慧也好像增長了。我也期待著書中提及,斷、捨、離後遇上的好人好事。
閱讀目標: 7 out of 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