斷捨離、流 山下英子

年初要搬離住了十年的房子,決心要把”用不著”的東西丟掉。離遷出時間只有兩星期,根本來不及看任何參考書藉。只是本著”把心一橫”的心態,就把接近一半身外物丟掉。減少一半東西,這個新房子舒適得很,我才想起”斷捨離”這本書,閱讀起這本書時有點滿足感,原來我那個”把心一橫”,跟斷捨離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為保持現居的舒適,及不要重蹈覆轍,我再去閱讀山不英子其他的書藉,這本”斷、捨、離、流”可算是”斷捨離”的advanced版。當中把30種東西,並列出一般人不肯乏掉的原因,如何應付這些原因,及如何處置這些物品,十分實用和有用。

當中最有得著是心態的調整,如”旅遊記念品”,我常常都可一不可在的想法,買回一堆得物無所用的紀念品又不捨得丟去。把心態調整一下,想想我還有機會再到訪,又或是天大地大世界還有其他地方任我行,想到這裡,這些紀念品也不是很重要。還有”與過去有興趣的用具”,這方面我可算是專家,有大量”過去興趣”的用品,總想有一日會”重拾”它們,然而,它們都在坐冷板凳。我在搬屋時把日文學習書、星座研究、八字讀本通通丟掉到二手箱。要是有是我”終能”拾起它們,我可以再買教材。要是繼續坐冷板凳,倒不如把它們交到有心人手上,我也樂得拾回空間。

過去就是過去,很多時候戀物,某程度上是眷戀過去。事實是,我把一半東西後,這四個月來沒有帶來一絲不便,可想而知那一半東西根本派不上用場。但換本的舒適感,卻令我思想有意想不到的改變。我想,丟下某些過去,只把喜愛的東西在身邊,再輕裝上路。在舒適環境下,看到喜愛的東西,心情確實不一樣。

很喜歡山子英子在書末的”結語”,以下數句值得收藏

從結果來看,捨棄多餘廢物就是深入探訪自己內心的機會

斷捨離正是解開謎題的方法,不過不是從內心解謎,也不是從腦袋解謎,而是從代表著真正原因的物品,從囤積物品的空間解謎。這就是斷捨離真正的意義。

因為我們既知道”真正的自己”,也不認識”真正的自己”。

因為我們既想了解”真正的自己”,也不想明白”真正的自己”。

儘管如此,不妨拿出一點勇氣加上一點覺悟,好好認清自己。

所謂的願望就是自己想實現的夢想,卻受到夢想的箝制。

所謂的期待就是想要某樣事物的渴望,卻受到渴望綑綁。

所謂恐懼就是這些箝制與綑綁的想法,和現實生活的乖離。

那些囤積在家裡的物品就是”我”過多願望的證明。

那些緊抓著不放的物品就是”我”過度期待的證明。

那些丟不掉的多餘廢物就是”我”受到箝制和綑綁的證明。

閱讀目標: 14 out of 20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