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然港產片風光不再,但它是我成長的重要養份
童年,跟弟弟一張飛一個位兩個人坐,週日節目跟電影狂熱的爸爸,游走深水埗黃金戲院,及大角咀金冠戲院。戲院門外的"妹魷魚"及"抄粟子"雖美味,但我還記得"夜車"、"城市之光"的戲情
青少年,到旺角金聲戲院看廉價早場,吃過飯,再到旺角百老匯看兩點半,在麗聲戲院排兩小時隊為看"英雄本色",傻得看畢"胭脂扣",跟同學坐巴士到石塘咀找如花足跡
溫哥華,90年代港產片黃金年代,在龍城及新寶留下大量腳毛,連龍城的副片也不放過,港產片是解鄉愁良方,
成年/中年,開始懂得感受電影,港產片,少看了,但感覺,感受濃!春嬌與志明、十年、淪落人…有時候,看電影笑一場,喊一場,已分不清是因為劇情,還是因為故事聯想到的經歷
香港電影金像獎,5月6日,網上見!